| 专业名称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专业代码 | 030502 | ||
| 所属一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 导师组负责人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 ||
| 李云 | 15829717872 | zfliyun@126.com | |||
| 导师组成员(可根据各导师组人数下加列数) | |||||
| 姓名 | 职称 | 学位 | 导师简介及主要研究领域和代表作 (可列出二、三级学科研究领域,代表作选两三种) | ||
| 李云 | 教授 | 博士 | (1)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农”理论与实践。 (2)代表作:《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党认同心理的新变动》《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探索》。 | ||
| 陈春会 | 副教授 | 博士 | (1)研究领域: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2)代表作:《前诸子时代的思想学术》《论“中国梦”的世界价值》。 | ||
| 张洪波 | 副教授 | 硕士 | (1)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研究。 (2)代表作:《毛泽东思想概论》《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验 建立创新发展观》。 | ||
| 赵继强 | 副教授 | 本科 | (1)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法哲学。 (2)代表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 | ||
| 山小琪 | 副教授 | 博士 | (1)研究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2)代表作:《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现代性的制度之维:吉登斯现代性理论探要》《麦克盖根的“文化民粹主义”研究》 | ||
| 张波 | 副教授 | 硕士 | (1)研究领域: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史。 (2)代表作:《在哲学与马克思理论之间》《自在为我的世界如何可能?》《价值问题:康德的人学思辨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 | ||
| 学科专业简介 | |||||
| 1、学科属性和学理基础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以马克思主义发展本质论、马克思主义发展条件论、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论、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文献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为学理基础。 2、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马克思主义流派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别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等。 3、研究方法和专业特色 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具体-历史研究法、文本解释法、实证研究法、社会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 本专业的研究特色有:(1)侧重从世界视野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问题,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探索、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2)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其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国);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价值意义。(3)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包括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本学科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不少相关教学机构、研究机构具有一定的联系。 4、毕业生就业去向 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及企业相关部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