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晚,我院主办的第一期学术论坛在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会议室举行,文姚丽博士为我院研究生作题为“民国救灾思想史”的讲座。鲁洋副院长主持了此次学术论坛,我院学科带头人李云教授介绍了文姚丽博士的主要学术经历。
此讲座内容丰富,共有四部分。第一,文姚丽博士分析了20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她从古代典籍和历史人物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的哲学渊源是天人合一思想。民国救灾思想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救灾思想,另一方面,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环境为民国救灾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文姚丽博士通过总结民国时期等代表性人物以及代表性刊物,认为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国际化代表着民国救灾思想的发展方向,传统与现代并存则是民国救灾思想的本质特征。 第三,通过梳理民国时期一般学者通过分析灾荒的成因、灾害的性质及规律、灾荒的影响以及救灾对策等方面,她认为民国时期灾害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第四,文姚丽博士分析了民国救灾思想对救灾实践的影响,以个案的方式分析了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救灾思想及实践。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各革命根据地的救灾实践与建立的救灾制度,以及所体现的救灾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的近代化转型。
学科带头人李云教授、鲁洋副院长、陕西省教学名师王有信副教授、青年骨干教师杨俊英博士等四位专家对此次讲座予以点评。鲁洋副院长指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信息量大,PPT制作精美。王有信副教授认为此次讲座体现了专业性、扎实性、深厚的特点,建设性的提出从佛家、墨家寻找救灾的思想渊源,并提出要达成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杨俊英博士提出传统救灾思想近代化转型的问题,李云教授从救灾制度、技术、体制与机制等四个方面回答了救灾思想的近代化转型,并建设性的指出救灾是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研究视野将会更开阔。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吕强以及我院研究生从资料来源等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提问,各位老师耐心解答。
鲁洋副院长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碰撞出了灵感与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