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9月15日晚7:30分,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进田教授为我院学生做了题为《以学为教——爱好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报告。
刘院长先让学生说说对“教”字的理解,有的说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习,有的说是以学习为目的的教学。院长则指出“以学为教”的“教”是宗教的意思。就是在说我们要以学习为宗教,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信仰。刘院长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做了解释说明。
一、学习应当是一种教化
把学习当作一种宗教的观点能不能站的住脚呢?刘院长指出“学”有两种意思,一是觉,即觉悟,二是效,即效仿。觉悟是面向自己的,向内的,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觉悟、反观,而效仿是向外的。现在我们普遍讲的学主要是向外的,从外界获取一种信息的效仿性学习,得到知识,知识则可以上升为真理。向内的学习获得的则是价值、意义,是善。而真和善的统一则是美。学是一种宗教,主要是指向内的觉悟。
把学作为一种宗教这种观点是可以在中国文化里找到依据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第一篇《学而》里的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而这里的“学”是可以替换为“觉”的,“觉而时习之”。《劝学》里也指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所以,在儒教里学习是最主要的。佛教文化对“觉”也是很重视的,他们认为成佛与否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觉,而觉就是学。由此可见把学当作一种宗教的观点是行得通的。
中国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而人如果要和天道达到合一就得对天道有所觉悟,宇宙不断变化的原因在于有一种巨大的生命力,人是宇宙自然所育,所以人的身上也存在一种和宇宙自然相同的生命力,人发现了觉悟了自己身上的这种生命力就达到了天人合一。“觉”就是对宇宙和人共有的生命力的一种觉悟,是一种价值、意义。“觉”需要用心来觉,所以觉也可以叫心觉,心,可以说是心觉,也可以说是心意,张载的“心统性情”就是对此说法的另一种解释,心觉上翻体现的是一种生命力。
二、爱好学习
爱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兴趣,爱好学习就是对学习的态度。人为什么要学习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学习能使人成才。成为人才就有了一技之长,有一技之长就可安身立命。2.学习可以使人立足社会。3.学习可以使人成为人。人成为人的基本方式是学习,人成为人指做人,成为人就是把人自身具有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出来,儒家称之尽心。
爱好学习既是一种学习者的态度,同时也表明所学对象的可爱之处,是值得学的,值得爱的。从我们所学的专业来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值得爱的,它为建设和谐中国、公正中国、法治中国而努力。原典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旨在把人从物的束缚中解放放出来,使物不再压迫人、奴役人,也是值得我们学的。
三、善于学习
善于学习指学习要有正确的方法,要会学习,学习的最好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呢?
宏观上:善于学习指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来学习,我们目前面临的实际指:①联系苏联社会主义瓦解的实际,这是一个很大的实际,研究他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教训。②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的实际。③联系全球化的实际。④联系构建富裕、公正、文明社会的实际。
微观上:就是要发动人体的各个器官来学习。眼、耳、脑、口、手,发挥这些器官的潜能,做到尽己,即穷尽自己的潜能,做到人的全面发展,即马克思所说的发挥人的所有潜能。
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个:①多读。好读书、读好书,要大量读书,阅读名家的书,大家的书。②多听。听课、听讲、听报告、听演讲 。③多思。对读到的听到的材料要多思考,进行加工,就如毛泽东说的十六字方针一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④多说。多问,多辩、多请教、,把读到听到及思到的结果说出来。⑤多写。把读、听、看、思的结果写出来,说和写是一种能力,这一能力的锻炼过程同时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
四、勤于学习
《学而》里的“学而时习之”与《荀子》里的“学不可以已”都是指学习不能停顿,要时时学习勤于学习,坚持学习很多年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勤奋是一种工夫。勤于学习的方法主要有:①抓紧时间,珍惜时间,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思考问题。②管理好时间,安排好时间,勤是一种工夫,工夫就是本体,工夫到了本体自然就会体现出来。
五、乐于学习
乐于学习是指把学习看作是生命中一件快乐的事,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快乐。《学而》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说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孔子也说人的最高阶段就是成于乐。
刘院长从学生日常的学习出发,指出学生应当把学习当成一种宗教,当成是学生生命的一种信仰,信仰是永不会变的,那么学生对学习的激情也就不会变。从态度到方法再到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时时学习,快乐学习。对我院学生日后的学习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