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1. 首页
  2. 学术研究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研究

李云教授作《新中国医疗下乡及其政治功能》的学术报告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01
  •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01
  • 浏览量:

2015年6月11日,我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导师组组长李云教授为我院13、14级研究生作了题为《新中国医疗下乡及其政治功能》的学术报告。
   报告主要包含三个主要方面:

一、医疗下乡的历史背景。主要原因是现代医疗在乡村的缺席。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农村缺医少药相当严重。第二、各种急慢性病肆虐乡村。第三、农民得病后十患九亡。第四、东亚病夫的主题是农民。

二、医疗下乡的主要结构。第一、行动规划。主要是包括国家的一些大政方针,比如,1949年的《共同纲领》指出:推广医药卫生,保护人民健康。1955年的《农村生产合作化示范章程》、《1956年到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1956年达到195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等,都对农村医疗的发展做了具体规划。第二、行动主体。(1)中国共产党:医疗下乡的领导主体。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自然也领导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西医和中医:医疗下乡的专业队伍。医疗下乡不光要靠中国的传统中医,也要积极吸收引进西方的先进医疗技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3)赤脚医生:医疗下乡的在地化力量。赤脚医生的形成因素主要有:强烈的社会需求;国家的理智选择;毛泽东的权威性推动;农民的高度信任。(4)农民群众:医疗下乡的基础力量。作为医疗下乡的主要对象,农民的观念很重要,要积极引导,有利于下乡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行动策略:有疫治疫,五疫防疫。(1)预防疾病:发动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2)医治疾病。首先,集中力量消灭猖獗多年的急性床染病。其次,重点防治流行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最后,防治消灭危害大的地方病。第四、行动体制。(1)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系统:县医院——公社卫生所——村医疗站。(2)农村医疗合作医疗制度。第五、行动历程。第一阶段:医疗下乡的初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医疗下乡的高潮发展阶段。

三、医疗下乡的政治功能。第一、提升了国家的多种能力。如: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第二、增强了农民的政治认同。只有解决农民的健康问题,让农民过上新的生活,才会认同共产党的领导,几级的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加力。第三、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