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1. 首页
  2. 学术研究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研究

方立锋副教授作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修养智慧》的学术报告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者:苏芳
  •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01
  • 浏览量:

2015 年11月4日晚,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方立锋副教授为我院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修养智慧》的学术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宗派林立,但他们共同的核心之处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人。现今的我们进入大学主要的目的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就是如何更好的成为一个“人”,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能更好的成长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方老师从儒释道三个大的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修养智慧作了解释。

一、儒家文化为我们塑造了两个方面的理想人格。圣人人格和君子人格。圣人人格是最高境界的人格修养,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格,但是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礼坏乐崩,圣人人格是没有的,所以对人格的要求也就是君子人格。君子人格包括“仁”、“智”、“勇”三个因素。现代学术界给“仁”下的定义则是爱人,包括爱自己、爱亲人、爱众人等。孔子并不赞同墨家“兼相爱”的爱,在他看来平等的爱是做不到的,他所倡导的爱是有等级的爱。而“智”即是“知”、“明”,指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光包括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即“智者不惑,知人知己”。“勇”指的是人要坚持真理,做到内修和外省的统一,在内“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及时的反思,以求得进一步的成长。在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相信一切存在的既是合理的,在日常实践中获得成长。

二、道家的理想人格包括两个方面,“真人”即至人和与道合一的人。“真人”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摆脱物欲的束缚,而在精神上达到自由境界的人,追求精神的自由不受现实生活的控制,自由自在。“道”,形而下的解释有道路、方法、手段的意思。形而上的方面,第一个指世界的本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对此最好的解释,即道生出世界万物,是世界的本质。第二个方面指的是为人处事的原则方法。真人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一是法天贵真,以自己真实的本性为贵,珍爱自己真实的本性。二是用心若镜,认识事物的时候心像镜子一样,用自己的直觉感受世界。而在如何成为真人方面,第一,自然无为,要自然而然,顺应自然,不折腾。第二,虚极静笃,进入到极致。第三,柔弱无争,“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三、佛家塑造的理想人格就是佛。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觉”,觉包括自觉和觉他,即不光指对自己所觉悟,也指对他人、他物有所觉悟的人。第二,觉行圆满,指的就是知行合一,不光要对自己,他人、他物有所觉悟,更要在觉悟的基础上做到知行合一,实践和认识要做到统一,我们没有成为佛的原因在于执念太深,成佛首先要破除执著,成佛的关键在于认识空,认识世界的空,由空认识到世界的流变性,珍惜当下的生活,积极投入。

方副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格修养方面的智慧着手,让我们从另一个方面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每个人到世界首先是“生物人”但最终的目的是成为人格圆满的“社会人”,中华文化的人格修养智慧为我们更好的成为“社会人”提供了导向,无论哪家哪派的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必将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巨大财富。